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秦皇岛2013年GNP达1168.76亿元 30年增71.7倍

来源:秦皇岛日报

    30年,秦皇岛市经济综合指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扎实前进,一笔笔数据、一张张图表,展现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脉搏。透过这些跳动的“脉搏”,人们看到的是30年来勤劳、智慧的秦皇岛人民奋斗的足迹。

    各项经济指标飚升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国民生产总值是第一、二、三产业所创造的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指标。198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6.29亿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数字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到1995年,这个数字猛增到172.24亿元,到2013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168.76亿元,30年增长了71.7倍。

    整体经济形势的向好,带来了居民个人收入的增加。198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57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仅35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81亿元。到了1998年,这三组数字分别飙升到6156元、2980元、194.38亿元。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53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9356元。城乡平均人均收入增长33.2倍。

    30年中,全市财政收入翻倍增长。从198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68亿元,到2013年的197.47亿元,30年间,秦皇岛市的财政收入增长了117.5倍。

    改革开放,特别是秦皇岛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以后,秦皇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收入渠道逐渐增多、财政体制逐步完善,全市的财政收入逐年递增。特别是随着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项目纷纷落户开发区,全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综合实力大幅攀升。

    30年沧海桑田,如今回望财政体制的历年变革,回望秦皇岛市财政领域的几次重大事件,点滴的改变绘就了秦皇岛持续发展的图画。

    改革开放以前,财政体制高度集权,不仅地方没有独立的财政预算,而且国有企业和政府也是“一本账”管到底。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限制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开始推行“利润留成”,在1983年实行“利改税”的基础上,1984年补充了“收入增长分成”的办法,为秦皇岛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基础和支撑。

    随后的几年中,秦皇岛市的财税体制逐渐调整、完善,经历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收入定额上解,增长部分比例分成”“收入上交,递增包干,增长全留”等几次变动。直到1994年,一场极具深远影响的财税改革在全国拉开序幕,秦皇岛市的财政收入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1994年中央开始推行分税制改革,这一改革使得地方扩张经济的冲动得以释放。在实施分税制的第一年,秦皇岛市的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了11.87亿元。此后的20年间,全市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进入新世纪,秦皇岛市的经济开始加速发展,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财政收入连过30亿、40亿、50亿、60亿、80亿元关口,到2008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7亿元,2013年,全市财政收入再创新绩,达到近200亿元。

    发展为民生改善撑腰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收入的增长,必然带来城乡和乡村基础建设投入的增加以及各项民生改善支出的增长。

    30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14亿元增长到786.34亿元,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到教育、医疗、保险、就业、住房,人们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2013年,秦皇岛市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公共财政支出的77.5%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政府为群众办的11件实事。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61万套;新农合参合率达97.13%;下调居民用天然气和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幅度全省最大。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