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晚报讯(记者 叶帆)他们是车床旁的焊接工、养老院的护理师、供电公司的电工……他们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1月30日,全市50名“金牌工人”和“能工巧匠”脱颖而出,他们走上领奖台,接受表彰。
据了解,目前我市技能人才已经达到17.75万人,其中技师以上人才0.76万人,高级技工4.86万人,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评选的前三届“金牌工人”“能工巧匠”中,有19人被大、中专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有3人被评为全国劳模,25人被评为省劳模,47人被评为市劳模。特别是本届当选的“金牌工人”“能工巧匠”,45岁以下的中青年技术工人占86%,比例为历届最高。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刚性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为31.7%,与我国先进城市40%的比例相比,明显偏低;企业分布和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全市高技能人才42%集中在驻秦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的民营企业仅占10%;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上,青年高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企业对培养工作不够重视,存在重学历文凭轻素质技能的倾向,青年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往往追求当白领,坐办公室,而对于当技术工人心里抵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技能人才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