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社会民生>>

【关注诚信建设】秦皇岛:邵凤云的“规矩经”

2019-07-12 13:13: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张大哥这么早就来了?”

“今天孩子们都回来,我过来买点儿好韭菜,包饺子。”

6月16日早上5时,邵凤云如往常一样来到自家蔬菜店,店门未开,就已有人在门口等待。

邵凤云家的蔬菜批发店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孟姜市场。市场位于城郊村,周围没有小区,人流量不大。但一上午时间,进她店里买菜的人就没断过。

邵凤云是山海关孟姜镇人,现任孟姜市场经理,因遵守“诚信公约”,获评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

心中有杆秤

“您是如何诚信经营的?”记者开门见山。

“诚信很简单,守规矩就行。”邵凤云心直口快,“我上小学时就是班干部,班里不守规矩的同学都怕我,我从小就认为守规矩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

上学时守规矩,工作后更是如此。1983年,21岁的邵凤云高中毕业后,在原山海关蔬菜公司当临时工,因为干活守规矩,她很快就成为公司临时工第一小组组长,手下管着20多个人。

“进公司时我负责给菜打包,然后发往东北。”邵凤云说,当时打包用草袋子,商贩一次性往公司送数以十万计的草袋子,“我就是因为数草袋子当的组长。”

“草袋子是50个一捆,别人论捆数,我论个数。”邵凤云回忆说,草袋子送来后要当场验货,挨个检查后,她把不能用的草袋子整理出来,准备少付钱给商贩。

商贩一看,立刻把邵凤云拉到一旁,悄悄和她说:“通融一下,回头给你两袋大米。”

上世纪80年代两袋米意味着什么,邵凤云心里自然清楚,但她更清楚自己做人的底线是什么。

毫不犹豫,邵凤云把草袋子存在残次品的情况,连同商贩的话一起上报给了公司领导。结果,公司更换了新的草袋子商贩,邵凤云因为工作认真当上了组长。

“当时,手下的临时工年龄最大的有50多岁,自然有人不服。”邵凤云说,在随后的工作中,她始终坚持守规矩这条底线,对人对事尽全力做到公平公正,渐渐大家也都认可了这个年轻的“小丫头组长”。

赔钱也不卖烂菜

1988年,26岁的邵凤云和丈夫一起下海经商,在山海关兴华东市场租了两米宽的摊位开始卖菜。

“卖菜是小本生意,但我要求自己,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规矩钱。”邵凤云说,卖菜是个苦差事,她和丈夫常常要在凌晨4时爬起来去进货,而且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日。虽然挣钱辛苦,但邵凤云却从没想过掺杂使假。

邵凤云从来都是谁家菜好进谁家的,哪怕少挣钱也绝不进烂菜。对于好菜、坏菜掺着卖的“绝活”,邵凤云说自己“笨”,学不会。

进货最怕什么?“最怕看走眼,进了烂菜。”1996年春节前夕,邵凤云从批发市场进了大量的蔬菜,准备在春节期间销售,这其中包括10多筐菜花。

“当时菜花贵,但利润高些,所以我一次屯了10多筐。”邵凤云回忆说,之前进菜时发现某家菜花质量不错,所以这次又选择这一家,不想竟买回了烂菜。

“那10多筐菜花近三千元的成本。”邵凤云到家后不久发现,所有筐内的菜花只有最上面一层是好的,下面菜花都有烂的部分。

附近的商户听说此事后,告诉邵凤云,把烂的地方削去,少卖点钱,也能减少些损失。

“这三千我认赔,全部扔掉。”

“为啥不借鉴其他商户的方法?那时候三千块钱不是小数目。”

“不能坏了规矩。”倔强的邵凤云硬着头皮把所有菜花全扔了,那年春节别的商户挣钱,她差点儿赔钱。

“现在有了烂菜也会扔掉。虽然扔菜赔点钱,但能捡回人心啊。”邵凤云在卖菜的30多年里,始终坚持薄利多销,在整个菜市场,她卖的蔬菜性价比最高。就是靠着守规矩,邵凤云与顾客没有发生过一起争吵的事件。

说到做到是为人之道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口碑越来越好,不少饭店、企业开始和邵凤云合作,每天定时定点让她去送菜。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坚持在规定时间内把菜送到。”邵凤云说,1999年,家里买了一台小货车。那年夏季的一个雨天,她和丈夫如往常一样去批发市场进菜。但这一次他们没能顺利到达批发市场。

“当时我在后排睡觉,突然听我老伴儿喊‘老邵,坏了’。随后我就感觉车摆动得很厉害,然后翻滚,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因为路滑,邵凤云家的小货车发生了侧翻,她也不知道车转了几圈,只知道她和丈夫从车里爬出来时,车在一座小桥上,车顶朝下,车玻璃全碎了,车轱辘还在飞速地转着,车旁边就是桥围栏,她脚上的鞋也不知道丢哪儿去了。

“那天我们很幸运,都只有点儿皮外伤。”邵凤云从车里爬出来后,抱着丈夫放声大哭,宣泄自己劫后余生的情绪。

哭完后,邵凤云很快冷静下来,让丈夫找人修车,自己开始在路边找公用电话,找人、找车去进菜。“我当时脑子里唯一的想法是——不能耽误了给饭店送菜。”

通过亲戚、朋友的帮助,所有饭店的蔬菜都被准时送去,而这些饭店的员工没有一个人知道邵凤云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做生意,赔、挣都正常。只要守住规矩,赔的钱早晚能挣回来。”邵凤云说,去年她和山海关某工厂的食堂开始合作,此食堂每天下午会参考多家菜商的报价,最终选定第二天让谁家送货。

“这种报价方式会导致我们有时某种蔬菜的进价比卖价还高。”邵凤云说,今年4月份,她给食堂报的菜心价格为每公斤7元,但第二天早上她的进菜价是每公斤12元。“30公斤的菜心我就赔了150元,算上运费和损耗,那一单我又赔钱了。”

“为啥不给他们看进货单,让他们涨钱?”

“前一天说好的价就不能变,说到做到这是规矩!”(记者孙也达)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