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区县要闻>>

一条串起致富希望的旅游路 ——海港区建设环长城旅游公路带动沿线村庄发展记

2019-08-21 18:20: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蜿蜒盘旋于大山之间的环长城旅游公路,将沿线村庄串连成链。

近年来,海港区龙泉庄村大力发展板栗种植。目前,板栗树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 通讯员曹建雄摄

开车走在环长城旅游公路上,远处的峰峦像绿色的屏障,将城市的喧嚣隔离开来,路旁成排的松柏威严而挺立,阳光下花儿绽放笑脸,叶子碧得亮眼,沿线村庄如珍珠般被公路串连成链。

由秦皇岛市海港区建设的环长城旅游公路2017年通车,途经海港区北港镇、石门寨镇、驻操营镇,由环线和支线组成。其中,环线全长58.6公里,支线长116.8公里,总长175.4公里的公路贯穿50多个村庄。

环长城旅游公路修通前,绝大部分沿线村庄有着如下共同点:村民兜比脸干净、垃圾遍地脏环境、想要致富无路径。

路修通后,这些村庄又有了新的共同点:柏油马路到村头、游客都来坐炕头、村民致富有盼头。

8月8日,记者随机探访了5个环长城旅游公路沿线村庄,看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时间:10:00 地点:九门口村

“这就是我家的小采摘园,苹果还没熟,先尝尝李子。”刚到九门口村,村民董鸿滨就带记者来到他家的水果采摘园。

采摘园不足两个篮球场大小,位于村内景点“点将台”附近,紧临环长城旅游公路,园内多种苹果,都已套袋,边边角角种着个把李子树、桃树、山楂树。

“我家别的地方还有地,这地离道近,试着弄个小采摘园。”董鸿滨说,原来苹果都是卖给收购商,平均2元/斤,发展采摘园后,苹果能卖到3.5元/斤,最高5元/斤,山楂的利润也不低,从原来1.7元/斤的收购价直接涨到近3元/斤。

通过发展采摘园,董鸿滨去年一年多挣了5000余元。这让周围的村民有了想法。“我家有4亩多地,如果今年秋天他还挣钱,我也干采摘园。”村民张洪明说。

九门口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立群说,路通后越来越多的人到村里自驾游,这为村里发展水果采摘提供了基础。

“2017年的时候村里就成立了合作社,弄了100多亩地的水果采摘园,明年就应该能接待游客了。”陈立群说,随着水果销售方式的改变,村民的腰包会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时间:11:00 地点:大道岭村

“试营业期间,景区每天的利润就有2000元呢!”初到大道岭村双龙景区,景区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平忠就迫不及待地和记者分享起了挣钱的喜悦。

大道岭村人口不多,村民们主要以种植板栗、苹果为生。随着环长城旅游公路修通,越来越多的游客自驾游到此,王平忠看准这一点,在村里建设了双龙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希望借此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景区内可以漂流、采摘、吃农家饭,7月初开始试营业,现在每天客人不断。”王平忠说,他正在景区内建设葡萄长廊,还准备在景区内散养鸡、鸭、鹅等家禽,增加旅游收入。

此外,王平忠还在村里利用闲置房屋建设农家乐,让游客住得下。“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了,上周末村里仅蜂蜜就卖了上万元,游客在村里待的时间越长,我们挣钱越多不是?”王平忠说,村里的农家乐将统一管理,保障卫生条件过关。

“我家二楼平时住人少,收拾出来挣点儿钱,忒好!”在村民艾艳秋家,记者看到,屋内有独立卫生间,水冲马桶干净整洁,屋内白色的床单、被罩一尘不染,卫生条件与城市宾馆无异。

“一只散养鸡成本20元,最低卖100元,农家乐经营成本50元/人,我们定价100元/人……”采访过程中,王平忠一直在算账,他说他算的不是账,而是村民致富的希望。

时间:12:00 地点:董家口村

“我原来在秦皇岛市里开饭店,现在路通了,就回家来开饭店了,虽然没有市里挣得多,但能照顾家里老人啊!”董家口村村民董玉普今年52岁,2016年听说环长城旅游公路从自家门口过,于是回乡创业。

董家口长城和当地美食烤全羊远近闻名,但通往村内的破旧道路,始终是旅游发展的瓶颈。

“以前只有一条水泥路在村里通过,而且路面窄、路况不好,客流量受限。”董家口村村主任孙丽立说,环长城旅游公路的建成,让村子里客流和收入锐增,除了驴友,自驾游和旅行社组织的游客也都来了,全村20多家农家乐饭庄,仅烤全羊一项,全年就能售出两万多只。

如今,村庄里的二层小楼和一层现代民居随处可见,都是村民们富起来以后修建的,一为改善居住条件,二为扩大经营。但村民却在扩大经营时犯了难。

“游客多了,没地儿住啊。”董玉普说,改建现有民居不够用,新建住宅又触碰了“土地红线”,咋办?

村主任孙丽立认为,将来村内可以发展高端民宿,不求人多走量,而求人少走质。原来一间农家乐每人挣50元,如果一间高端民宿每人可以挣200元,质的提升不仅不会减少村民收入,反而能够树立好的口碑,让更多游人提起董家口村时赞不绝口,口口相传,形成良性循环。

时间:14:30 地点:六瓦房村

走进六瓦房村李春光家的温室大棚,棚内的黄瓜、西红柿新苗刚长到10多厘米,棚内一角高台上有茶室,供游客休息。

“上一茬黄瓜、西红柿刚落架不久,这些都是新种的,赶着‘十一’期间让游客采摘。”李春光说,他种植大棚黄瓜、西红柿已经有近20年了,家有5个大棚,原来是成筐批发,每斤2元左右。为了增加产量、缩短生长周期,曾经没少用化肥、农药。

环长城旅游公路修通前,他就开始发展蔬菜采摘产业,但人流量小,效果不是太好。

“‘要致富先修路’这话一点儿没错,路一通,我这儿的人流量是原来的四五倍。”李春光说,现在他已经极少用化肥农药了,改用农家肥,蔬菜价格最低每斤卖5元,高的时候能卖到8元。

“去年的收入比成筐批发时的收入多多少?”

“这么说吧,产量比原来少了三分之一,收入比那时候多了3倍不止。”

李春光说,游客都是奔着这里“沙瓤西红柿”和“甜味黄瓜”来的,他也尝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甜头。

“我们村一共只有160多口人,共有17个蔬菜暖棚,除李春光外,现在已经有一家开始改建,发展蔬菜采摘了。”六瓦房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春良说,环长城旅游公路修通后,村民的思想也随之变通了,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也看到了以此致富的曙光。

时间:15:30 地点:北未庄村

“我们村原来有多脏?不怕你笑话,村里出去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村,整个村里都是臭的。”北未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开立今年60岁了,性格外向,快人快语。

北未庄村地处石河上游,村内有山有水,本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但“脏乱差”的环境不仅招不来游客,也让本村村民不想回家。

“从我记事儿起,这河里就有垃圾,从来没清理过。”朱开立说,原来人们环保意识差,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都往河里扔,时间一长河水臭了,河里虽有鱼,但村民从来不吃。

后来,村里开始河道整治,环长城旅游公路也随之修建,自来水管道、污水管网、路边垃圾箱也都配套进村,污水进了村内小型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有地方扔,环境终于一天天变好。

“党的政策好啊,路通了,环境好了,我们也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了。”朱开立说,现在村里利用已有的山水条件,开展漂流等旅游项目,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记者在村内看到,路面已经全部硬化,清澈的石河水从村旁涓涓流过,不少村民正在新建二层小楼。

“现在环境好了,村民晚饭后会到河边扭秧歌。”朱开立说,环长城旅游公路不仅改变了村子贫穷的面貌,更改变了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孙也达)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