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我和美丽港城征文>>

吃肉逸事

2019-09-04 16:32: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假期回农村老家小住,每日三餐,我发现刚上幼儿园的侄孙什么都爱吃,惟独不爱吃肉。吃饭时,他紧皱着眉头,把盘中的肉拨拉来拨拉去,挑拣里面不多的青菜。“六零”后的我一边和家族中的长辈们哄他,一边给他讲自己小时轻易吃不上肉的往事,但他听后那茫然后默然的神情,总是让我很无奈。

各种家畜家禽的“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但在那物资匮乏、生活贫困的年代,我们乡里人见面时整齐划一的问候语“吃了吗?”,是绝不包括肉在内的。幼时的我数着手指头盼过年,实际上就是盼着能吃上一两顿肉。

记忆中有这样永难磨灭的一件事,童年的我一天清晨上山挖野菜,从山坡上拣到了一只死兔子,兔子腿上有已干的血迹,想来是被猎人打中后没有立时死去,奔跑后不久毙命的。我拎着兔子兴冲冲地跑回家,中午妈妈给它炖熟了,不肥的兔肉里虽没舍得放一点油,但全家人还是很解馋地美美吃了一顿。在以后的岁月里,我记忆中好像再没有吃过那么香的肉。

小时候,我听到的“八碟四碗”是家乡最丰盛的宴席了。那时生活困难,又没有塑料蔬菜大棚,到了过年请客时的“八碟四碗”就是由猪肉、鸡蛋、白菜和由白菜淹成的酸菜翻来覆去地调配而成,所用的碟子和碗也都是最小号的。记得有一次,参加本家一个哥哥的婚礼。因为新娘子家在河对岸,路远难行,日已过午,可迎亲的花轿车还迟迟不到。我们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为了饱食这顿 “肉餐”,早饭都没有在家吃,此刻看到做好的肉菜,又馋又饿,便乱喊乱叫。安排宴席的人嫌闹人,于是决定提前给我们开席,一声招呼,嗷嗷待哺的我们一拥而上。有限的一盘盘肉菜刚一上来,就相继被离得近且手快的小伙伴端起倒在自己的碗里,年幼瘦小的我跟着抢,却老是慢半拍,最后只抢到了一盘子面丸子。看到碗边的肉转瞬间化为乌有,我竟没出息地嚎啕大哭起来。看到喜气洋洋的婚庆气氛要被我搅乱,妈妈急忙向厨师给我要了几块肉,我才破涕为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这顿终生难忘的“婚宴”。

老家传统的“八碟四碗”宴席中,其中必有一碗切得方方正正的肥膘子肉,俗称“大肉”。请客时一顿吃掉几块后,下顿再如数补上。一年正月,本家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大妈要连续请几桌客人,可只预备了一碗 “大肉”。开席时,大妈假意地让着大家,同桌深知内情的大人们都没有动筷子,而馋得难忍又不谙世事的我,却不顾爸爸的白眼,吃了其中的两块。下顿请客时,肉碗里缺的两块没了着落,大妈着急得为此背地里骂了我好几天,爸爸妈妈也对我好一顿数落。今天想起这件事来,真是既可笑又可悲,大妈不是吝啬,而是可怕的贫穷扭曲了她的脾气秉性呀!

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我考取了一所省内本科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滨海古城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任教。工作后,我年年携带妻儿回老家过年,和父母姐弟们团聚。这时,乡亲们早已告别了轻易吃不上肉的苦日子,肉成了家常菜,买肉时也再不像过去那样光挑肥膘子肉,而是讲究营养,只买精瘦肉;肉不只限于猪肉,而是牛羊肉,鸡鸭肉,鱼虾蟹参……春节请客时,不少人家也叫来乡村的“流动饭店”,或干脆开车去城里的大酒店大快朵颐。

一年正月里,当年因我吃了她两块“大肉”而背地里被骂了好几天的本家大妈又请我一家去做客。来到她家,只见席上鸡鱼虾蟹、野味海参装满了硕大的盘子,足足二十盘。吃饭间,头发已花白但精神却胜似当年的她不无内疚地谈到当年那件事,“大侄子,还记恨大妈吗?”“哪会呢?您那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只怪我太小不懂事,也是太馋了。”我赶忙安慰她,全桌的人都笑了。

可以说,生活中我们饮食条件的改善是时代发展最直观的缩影,愿像我童年这般悲酸的“吃肉”经历,在我们后代子孙那里永远都是一个遥远的不可思议的故事。(马志国)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