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秦皇岛头条新闻>>

为贫困乡亲脱贫圆梦奉献国企力量

2020-03-18 09:18: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为贫困乡亲脱贫圆梦奉献国企力量

——河北港口集团助力张北县脱贫攻坚记


   

河北港口集团驻落花营村工作队队员(左一)在大棚内给村民讲解种植技术。(资料片)通讯员欧振国摄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孙也达 通讯员郭思源)疫情发生以来,河北港口集团驻张北县公会镇盘城房村、东号村、落花营村3个工作队及时返回驻地,他们一方面协同当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与当地政府沟通谋划今年产业项目,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以来,河北港口集团承担起张北县盘城房村、东号村、落花营村3个省级深度贫困村的扶贫攻坚任务,以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激活贫困村“造血功能”,以精神文化帮扶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国企力量。

●建设张北“幸福港湾”养老社区

“爱家园,睦邻里,民风善,守规矩;建设好,新农村,本条约,需牢记……”在张北县盘城房村村民文化广场正东墙上,《村规民约三字经》十分醒目。村舍一个个翻修一新。村外草原辽阔、牛羊成群。处处可见村民的笑脸。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美丽的村子,曾是一个满目荒芜、人丁寥落、土坯房破旧的贫困村。

盘城房村、东号村和落花营村地处张北坝上,常住人口只有342户、600余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空心村、危房、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突出。

围绕解决影响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河北港口集团通过进村入户深入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并与当地政府沟通对接,提出以易地搬迁扶贫为突破口,放大人口聚集效应、缓解区域贫困,还土地给草原、改善环境质量,实现脱贫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攻坚思路。

集团无偿捐赠1400万元,建设具备扶贫、养老、医疗功能的张北“幸福港湾”养老社区(一期)工程。

经过13个月的建设,占地6.9亩、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的张北“幸福港湾”养老社区(一期)工程圆满竣工。社区内养老住房、医务室、护理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目前,118名贫困老人全部入住社区,其中大部分是失能半失能。

河北港口集团向张北县政府无偿捐赠1400万元,建设张北“幸福港湾”养老社区(一期)工程。图为幸福港湾外景。 通讯员崔卫摄


80后的席卫琴出生在盘城房村。由于父亲病故,母亲体弱,哥哥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她十几年间一直在外打工来支撑着这个家庭。如何既能在外地挣钱养家,又能照料好老家亲人的衣食起居,曾是她无法解决的难题。

“这回好了,河北港口集团在家乡建起养老社区,我可以在家门口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人了。”如今,席卫琴已被聘为张北“幸福港湾”养老社区院长助理,谈到扶贫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她的双眼湿润了。席卫琴说,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在养老社区,老人们洗上了热水澡,换上了新衣服。

为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河北港口集团组织68名企业干部与3个深度贫困村的333个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每两个月至少走访慰问1次贫困户,与每一户帮扶对象面对面交流,了解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帮助村民解决难题,做实事、办好事,给贫困户送去了温暖。

疫情发生后,河北港口集团驻各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干部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入户检查有无外来人员、有无发烧发热及患病人员,督导大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安排专人清洁楼道、喷洒消毒液。各项防控措施有序有力推进落实,形成群策群力、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良好工作局面。

●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为帮助贫困村“摘穷帽”,河北港口集团推出帮扶产业,成立扶贫项目研发组,明确产业介入形式和发展方向。

2018年,河北港口集团驻东号村工作队提出,发展特色农业,以藜麦种植为东号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没想到,村民并不支持。村民感到这些远道而来的“城里人”不懂农业,改种藜麦有风险。

为说服村民,河北港口集团驻东号村第一书记佟德友给村民算了一笔账:种植莜麦,1亩能打100多斤,1斤卖1元多钱,而藜麦毛粮1斤就可以卖到5元多钱,两种作物的收益相差悬殊。

为做好村民工作,佟德友统一队员思想,联系帮扶企业选购优质种子,做通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带头试种87亩藜麦。秋收时,试种的藜麦亩产最高达到220斤,收入是种植莜麦、亚麻等传统农作物的5至10倍。

2019年,驻村工作队在东号村87亩藜麦试种成功基础上,完善利益链接机制,以“企业+村集体+帮扶单位+贫困户”“三托一”模式,在3个深度贫困村推广实施了总计827亩藜麦种植、110亩奶油南瓜和18个特色蔬菜大棚等项目,还推动庭院经济奶油南瓜种植。

同时,河北港口集团协助3个贫困村创办了集体企业——张北草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挖掘农副产品生产潜力,培育“造血功能”,捐资建设农产品灌装扶贫车间,联合张北祥原和商贸公司等多家民营企业研发、加工、包装、销售特色农副产品,成功将藜麦、燕麦片、小米、胡麻油等优质农副产品销往外地,累计经营收入405万元,村集体实现纯利39万元,仅2017年、2018年两年就向村集体分红39万元。

此举既解决了“卖粮难”问题,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售卖自产农副产品得现金+提供劳务得酬金+村集体分红得红利+企业帮扶得实惠”的长期增收模式,真正做到农民家门口就业。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驻村工作队牢固树立发展产业促脱贫、落地项目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通过与镇政府充分交流沟通协调,初步确定保持藜麦种植规模化、产业化,进一步优化蔬菜大棚产供销模式,做好西瓜大棚产业前期准备工作,为今后脱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扶贫产业的带动下,3个贫困村中的贫困户从“坐等扶贫”向“劳动脱贫”转变,走上脱贫致富路。

●扶智扶志拔掉精神贫困“穷根”

针对贫困村村民精神文化观念陈旧落后的情况,河北港口集团提出:既要做真、做实、做久扶贫产业,又要因地制宜,加强党建和文化宣传,拔掉精神贫困的“穷根”。

河北港口集团党委认真谋划精神扶贫工作方案,推动帮扶工作落实。驻村工作队立即行动起来,从“让党旗飘起来、让广播响起来、让村民活跃起来、让党员带头作用发挥出来”做起,逐步扭转了当地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

文化宣传墙和“笑脸墙”建了起来,“奶油南瓜丰收节”、健身操比赛、手机摄影比赛、手工制作传统艺术品展览等活动贯穿全年,好人好事在“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模式激励下不断涌现,环境管理公益岗位的设置使公共环境保洁成为常态,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村里人居环境得到提升。

集团积极探索克服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调动脱贫致富的途径。

2019年夏,在落花营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进行的一次宣讲活动中,养羊大户曹军、养牛大户袁明柱、种植大户兰有相继登台发言,与村民们一起分享致富经验,相互交流、探讨,激励大家携手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这只是河北港口集团驻落花营村工作队组织开展“劳动致富、脱贫光荣”精神帮扶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在驻村工作队的组织、协调下,村民不了解政策、脱贫致富存在畏难心理和不履行赡养义务等问题得到逐步改善。该村全年共有119人次用爱心积分兑换了液晶电视、电饭锅、毛毯等生活用品,17人次通过孝善基金自愿为老人缴纳了赡养费。

如今,3个省级深度贫困村无论是产业收入、环境秩序,还是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村民们在河北港口集团帮助下,正在努力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春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