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政治经济>>

​秦皇岛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速写

2020-12-22 10:38:02 来源:秦皇岛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冬季供暖是重要的民生关切。然而,冬季供暖对大气污染的“贡献”也不容小觑。特别是近年来,冬季供暖和雾霾天气如同“捆绑消费”一般,总是“如约而至”。既要温暖过冬,又要蓝天白云,两难问题如何破解?

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系统化思维统筹协调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总体谋划、科学组织、精准发力,巧用“加减乘除”法,大力实施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全面提升城市供热综合保障能力,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让供暖季彻底告别污染季,让温暖过冬和蓝天白云均衡处于冬季供暖天平的两端。

●升级扩能做加法,筑牢供热“保障源”

秦皇岛市现状供热模式为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为主的集中供热,部分县区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分散燃煤小锅炉。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城市供热负荷迅速增加,现有热源已满负荷运行,入网面积已超过热源设计供热能力,热量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因具有高效的能源利用率和较低的污染排放量等优势,正逐渐成为我国北方城市主要的冬季采暖方式。”市城管执法局二级调研员王泰告诉记者,近年来,秦皇岛市大力推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模式,京秦热电1号、2号机组分别于去年年底和今年6月投产运行,两台350MW的供热机组,不仅解决了开发区的热源保障,还具备了辐射带动抚宁区供热的能力。

与此同时,位于城区东部的秦皇岛热电厂供热系统(秦皇岛发电有限公司、秦皇岛秦热发电有限公司)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两家热源企业分别出资4500万元和1700万元,对现有4台供热机组进行零出力改造,将供热能力从672MW和700MW提升至1272MW和940MW,极大提升了全市供暖保障能力。截至目前,海港区、开发区、抚宁区的城市区已基本实现热电联产供热全覆盖。

●整合关停做减法,全力铲除“拦路虎”

往年每到供暖季,位于海港区北部富阳热力公司的高炉烟囱总是会如期冒起滚滚白烟。今年,高耸的烟囱却并未冒烟,显得格外冷清。“公司原有的两台46MW锅炉已运行了11个采暖季,运行时间过长。另外两台70MW锅炉也需要提升烟气处置装置。目前4台锅炉都已关停并转为备用锅炉。”富阳热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富阳热力锅炉房一样,开发区烟台山锅炉房、嵩山路锅炉房、同和热电锅炉房和抚宁区骊城热力锅炉房等也都在今冬供暖期间先后关停。

“吨位较小、排放量高,难以满足热负荷需求和排放要求,这些都是热电联产项目外的供热燃煤锅炉面临的普遍问题。”市大气办专家团队首席研究员王同猛说,正因如此,供暖燃煤锅炉成为了冬季雾霾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既要蓝天白云,也要温暖过冬。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踏破坚冰,攻坚克难,瞄准“最大限度节能减排”这一根本目标,通过集中供热管网互联互通这一系统解决方案,向供热能源整合挖潜问效,先后关停了主城区富阳热力公司、开发区泰盛动力公司、抚宁区骊城热力公司共计28台、2500吨燃煤锅炉,每年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1.7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33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1.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4万吨。

在关停排放高、污染大的大型采暖设备同时,秦皇岛市坚决取缔各县区分散的燃煤小锅炉,彻底铲除了温暖过冬和蓝天白云之间最大的“拦路虎”。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各县区共拆除分散燃煤小锅炉146台,传统的燃煤锅炉取暖方式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浓烟滚滚已成为冬季供暖的一个特殊记忆。

●互联互通做乘法,织就能源“一张网”

10月26日,记者在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富阳热力——市热电厂段)施工现场,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秦皇岛地区地下土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高,工程施工必须使用钢板桩。”富阳热力公司总工程师李剑锋指着不远处的施工坑位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根根钢板桩通过锁扣紧紧相连在一起,阻挡着泥沙和地下水的侵入,确保施工安全。

“对供热管网进行互联互通,就是想打通城区之间、热源之间的供热‘壁垒’,让热源间可以互相连通、连片成网,实现可分、可合、可调、可控的供热能源‘一张网’,全面提高秦皇岛市供热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市供热中心主任程杰说,“当某一管段或某一热源发生故障时,我们可以通过连通的管网从其他热源实施供热,最大程度降低或消除故障造成的影响。”

号令既出,动若风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调度会议,并深入项目一线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步调一致,全力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热源企业、供热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争分夺秒抢工期、赶进度。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多点开花、齐头并进,一场声势浩大的供暖攻坚战全面打响。

大气治理任务迫在眉睫,保障冬季供暖同样刻不容缓。抚宁区至开发区16.2公里的管线连通,开发区泰盛动力至市热力0.74公里的管线连通,富阳热力至市热电厂的15.8公里管网连通…………随着一段段热力管网的连通投产,全长60.77公里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全线贯通,供热能源“一张网”新格局已然织就。

“工程量再大,工期再紧,工程质量也必须保证,否则会给供热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程杰说,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单位都放弃了常规的无损抽检,而是对全线管网的每一道焊口都采取100%的磁粉检测和100%的射线探伤,为工程质量和供热安全加上了“双保险”。

●精准服务做除法,温暖百姓“一片心”

据了解,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富阳热力——市热电厂段)工程总造价约3.4亿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剑锋说这个钱花得很值。“入网前,企业每天都要面对几百吨的减排任务,现在解决了热源问题,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了。”李剑锋说,管网互联互通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热电厂提供的安全稳定的热源,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服务百姓。

12月17日,记者走进海港区安居东里居民查素贞家中,明显感到暖意融融。“往年冬天家里大概十八九度吧,我们上岁数的老人都觉得有点凉。今年可暖和了,穿秋衣秋裤就成。”查素贞老人说,今年市热力公司给家里做了分户改造,供热效果提升显著,每天都能有二十二三度。

“改造前,部分老旧小区供热采取一个阀门控制一个单元或多个单元,一旦有居民家中出现故障,就会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加之供热管道腐蚀,堵塞、漏水情况较多,即使频繁维修供热温度仍不够理想。”市热力公司河东供热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改造后的水平串联供热方式,让每家都成了独立的循环系统,既保证了入户热水温度的一致性,又把热损耗降到了最低。

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根据供热发展和资源整合要求,统筹协调供热企业推进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对运行15年以上或材质落后、管道老化腐蚀严重并存在漏损隐患的老旧供热管网实施重点改造,55.8公里的供热管网改造任务目前已全部完成。

为了让全市人民在蓝天白云下共享寒冬里的“温暖”,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重拳出击,决战决胜蓝天保卫战,全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深入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举措,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工业炉窑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燃气、生物质和醇基燃料锅炉治理,完成13.82万户清洁取暖改造任务。据环保部门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5,同比下降15.7%;PM2.5平均浓度为3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达标天数287天,同比增加22天,达标比例为81.1%。

“提前供热啦,11月1日家里就开始暖和了!”“室内温度比往年高了,夜里也不冷了!”“冬天的小岛天更蓝、空气也更加澄净了!”…………这个冬天,享受着冬日暖阳带来的惬意,市民们纷纷拿出手机,一边拍摄着“高颜值”的蓝天白云,一边分享着温暖过冬的喜悦心情。(记者薛飞、史娜、王静)

来源:秦皇岛日报
责任编辑:王春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