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要闻

河北秦皇岛昌黎县“见缝插绿”筑牢生态屏障

2022-11-26 14:09:11 来源:秦皇岛日报微信

扫码阅读手机版

昔日荒山披新绿

昌黎县“见缝插绿”筑牢生态屏障

“荒了多年的石头山,终于要变绿了。”11月20日,望着满山生机勃勃的树苗,河北秦皇岛昌黎县两山乡村民齐儒民感慨地说。

齐儒民口中的“石头山”,指的是昌黎县五峰山景区周边的山坡。为增加城区周边及景区周边绿化效果,今年10月,昌黎县林业发展中心抢抓秋冬季节造林绿化有利时机,在五峰山周边景区设立荒山造林战场,每天出动30余人,借助两台挖掘机大胆尝试“开山种树”,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成功让荒山披上了绿装。

3天制订方案、规划绿化荒山面积96亩、10天挖树坑70余亩、10余天栽种油松1.1万余棵……昌黎县林业发展中心迎难而上,在荒山上打造出的“绿色奇迹”背后,凝聚了林业人无数的心血与智慧。

“荒山植树造林成活率是一大难题,以前也曾对五峰山景区周边荒山进行植树造林,附近村民也尝试种植果树,但因为立地条件较差和缺乏水利灌溉设施,栽植的树木成活率很低。渐渐地,荒废的土地越来越多,山上的绿色一直没有增加。”昌黎县林业发展中心林业站站长孙永军说,此次造林困难重重,山路陡、裸岩多、没水源……每一个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了确保造林成活率能达到85%以上,开工前,工作人员仔细研究了每一项细节,几易方案,根据地形地貌,经过谨慎考量、多次研讨,最终决定采用挖掘机全部深翻裸岩坡地,利用覆膜技术栽植根基发达、耐旱、适宜山地生长的多年生营养钵油松苗木。

“方案敲定后,到了真正实施过程才知道难度有多大。”昌黎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史福山说,由于山地坡陡难行,且多为大块裸岩,人力无法挖坑的地方就靠挖掘机,但有的地方连挖掘机都砸不下去,只能重新调整位置,直到现在好几处岩石上还保留着挖掘机的“抓痕”。为了解决山上没有水源的问题,林业发展中心用羊毛毡、塑料布等隔水材料建成4个临时蓄水池,从半山腰的消防井用自吸泵白天、黑夜不间断地引水,铺设管道近800米,长线调动水源。相邻的山梁上还准备了3个盛水量为1吨的大桶,经过两到三次加压后蓄水对苗木进行浇水,提高树木成活率。“浇一遍透水得5至6天,部分坡陡沟深、机械上不去的地方,就依靠车拉、人背、多级提灌等方式运水浇树。只要有一点机会,我们都不愿意放弃。”

史福山说,山区植树造林最大的难题就是树木栽植后的浇水和保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不仅向专家咨询学习,还虚心向当地村民请教,吸取他们在山上栽植果树的成功经验,结合各方做法,创新性地运用了覆膜栽植模式,减缓水分的渗透和蒸发,让栽植后的树木能汲取到足够的水分,同时又提高了地温,确保苗木顺利成活。

“在绿化造林的同时,绝不能让老百姓的利益受损。”昌黎县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继红介绍,这次绿化的96亩山地中,有近40亩是当地村民荒废多年的口粮田。为了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经过沟通协调,林业发展中心决定为村民引进优质板栗树苗,在政府实施造林绿化工作的同时,也能提高村民的经济收益。这些板栗树由林业中心栽植、抚育管理1年,经验收后,树木及收益无偿交付给村民所有。如今,已分别试栽植裸根树苗和土球苗木各50棵,计划明年春季按照试验结果将板栗树苗栽植完毕。

五峰山景区周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是昌黎县“生态修复”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昌黎县先后启动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拓展造林空间,在昌黎镇、十里铺乡、两山乡3个北部山区乡镇内荒山无林地和疏林地内实施人工造林,让3000余亩荒山披上新绿。在这场开荒植绿热潮中,不少地方通过推进荒山绿化,再现了过去的原生态自然风貌。在两山乡正明山村和张各庄村等村庄,荒山上已栽植几年的油松、香椿及各种果树,在山中傲然屹立,勾勒出一幅错落有致、五彩缤纷的乡村森林景观,被附近村民亲切地称为“小塞罕坝”。(记者王静 通讯员贾一凡、牛春富)

责任编辑:李瑾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