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要闻

秦皇岛市海港区坚持人才强区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2023-04-19 15:08: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海港区坚持人才强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求贤若渴 引才聚才

海港医院副院长于存国(左一)正在给患者看病。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及其团队,成立国医大师石学敏传承工作室,培育中医人才2000余人;引进“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张人航教授及其团队,该团队研发的“智能水质检测传感器及系统”成功入选省人才强冀项目;培育区内人才张秋妮成为全国名校长领航班学员,创立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

近年来,海港区坚持人才强区,活用人才政策,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海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云程说,近年来,该区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坚持开放聚才,激发人才引进活力

“多亏了海港区成立的人才储备中心,我才在秦皇岛找到了心仪的工作。”4月14日,刚刚出差回来的林泽感慨地说。

林泽是石家庄人,因喜爱秦皇岛这座城市,一直想在秦皇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去年由于疫情等原因,不便出门,部分入职考试不得不放弃。”林泽说,后来,当他看到秦皇岛市海港区通过线上考试的形式进行事业单位招聘,他终于有了圆梦的机会。经过线上笔试、面试,林泽成功考录到海港区住建局工作。

“成立人才储备中心,就是为了解决事业单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编制问题。林泽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是区住建局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海港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黑月婷说,该区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挤出专项编制33个,为招引人才提供空间。

秦皇岛市建设路小学校长张秋妮(右三)到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与该校校长、教师交流。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此外,为有效吸纳,海港区还扎实开展“毕业季·走进高校”活动。去年,区委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走访了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海关管理干部学院等驻区高校,积极推进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工作,建立高校与区内优秀企业人才交流桥梁。该区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全年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区开展招才引智活动42次,实现人才、技术、资本、项目“打包引进”。同时,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开展网络直聘活动,面向全国发布各领域人才岗位需求信息2万余条,打通人才供需渠道。

同时,该区不断提升引才政策影响力,以“线下宣讲+线上宣传”模式,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线下专题召开海港区人才招引推介会及人才政策宣讲会,召集驻秦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辖区近百家企业参会,现场宣讲人才政策、企业扶持政策,发放人才政策明白卡。线上拓宽宣传渠道,通过“三微一端”及各级网络媒体宣传《海港区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营造良好引才舆论氛围,让更多人才看到海港区招引人才的态度和决心。

在经费保障上,海港区列支人才强区专项经费2000万元。2022年,该区向燕山大学“巨人计划”团队拨付补贴400余万元,向国医大师石学敏传承工作室拨付200万元,引进优秀青年人才264人,拨付住房补贴150余万元,人才招引取得新突破。

●坚持服务留才,涵养人才发展生态

“当初来海港区工作,并坚定留在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的人才政策好。”秦皇岛市海港医院副院长于存国说,在2016年博士毕业后,曾有多家医院为他提供工作岗位,其中不乏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医院。但海港区领导的一句“有要求尽管提”,并满足他提出的要求,让他决定到海港医院工作。

当初于存国提出了“优先评聘职称”等4个条件,其中“带编制”这一要求最难实现。“海港医院当时处于超编状态,区里研究决定,逐级上报,才争取来这一个编制。”李云程说。

2019年,于存国的孩子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他希望孩子能去秦皇岛市第七中学读书。“当时我和区领导提过一嘴,没想到领导们那么上心。”于存国说,海港区经过“一人一策”专题研究,最终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秦皇岛华电测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吉川(右二)在检查设备运行参数。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想要留住人才,就要当好人才的‘娘家人’,帮人才解决各类难题。李云程说,该区通过定期走访、节日慰问、专题调研等方式,加强与企业优秀人才的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持续提供关怀,解决实际困难。

2021年,在于存国的引荐下,国医大师石学敏传承工作室落户海港医院,带动了海港区中医事业迅猛发展。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中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做好留才工作,对引才有很大的帮助。”黑月婷说,该区在留才工作中创新打造了“人才驿站”服务平台。在全区各镇、街、园区全覆盖建立21家“人才驿站”,将人才工作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为人才提供政策扶持、创业培育、信息发布、城市融入等各类服务,依托平台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开展A卡、B卡、区管引进人才及人才成长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提供政策讲解、指导把关等服务,帮助协调解决人才的各类问题,持续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打造关怀凝聚人才的“家”品牌。

●坚持平台打造,厚植育才兴才沃土

4月14日,建设路小学校长张秋妮正准备去深圳考察学习事宜。

“海港区把我培养成全国名校长领航班学员,我有义务帮助更多校长学习进步。”张秋妮说,海港区通过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扶持,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张秋妮名校长工作室。她此次组织工作室内的校长们外出考察,就是帮海港区培育更多的“名校长”。

和张秋妮校长工作室类似,海港区充分发挥企业人才工作站辐射带动作用,在各领域龙头企业分别建立了农业、旅游业、经营管理、科技类等企业人才工作站,搭建行业人才培育平台,帮助企业进行人才蓄力,带动行业人才素质提升。

“去年,我们共向企业人才工作站拨付12万元工作经费,促进育才工作。”黑月婷说,该区依托企业人才工作站,开展交流合作、科技研发、学术培训等活动,对全区农业、旅游业、电商销售、科技实训等行业人才开展各类培训31次,培训1526人次,培育各类优秀人才59人,为辖区企业注入人才力量。

海港区设立了人才成长基金鼓励创新创业,研究出台《海港区关于人才成长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设置专项基金分别对高端人才、创新型企业家、优秀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培养扶持;对创新创业、产学研合作平台及各类工作室建设给予最高50万元的平台扶持;对生命健康、旅游文化、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特色人才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的发展扶持,支持和鼓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2022年,该区为17个省、市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为教育、旅游类特色人才项目等拨付135万元扶持资金,巩固壮大全区各类人才队伍。

海港区以57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8家众创空间、孵化器为创新创业阵地,打造企业科技类人才培育新引擎。与燕山大学合作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化分中心,将8000余平方米港发大厦作为科创中心,依托燕山大学转化科技成果培育、孵化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2022年,该区在科创中心开展“燕创山海”双创大讲堂11期,600余人次参加;召开企业家沙龙4场,60余家企业参加,推动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助力成果转化落地。现有52家企业入驻科创中心,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等143个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全区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晋升为全省A类。(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通讯员高菘)


责任编辑:王春红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