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要闻

秦皇岛市海港区房庄村村民端牢乡村旅游“金饭碗”

2024-01-23 15:51: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海港区房庄村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住

村民端牢乡村旅游“金饭碗”

开栏的话:

秦皇岛市拥有入海长城、山地长城、河道长城等多形态长城资源,凭借丰富的遗存、齐全的体例,市域内的明长城是全国最为精华的地段之一。东起老龙头,西至城子岭口,途经山海关区、海港区、抚宁区、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市域内长城全长223.1千米。

长城脚下,长城的儿女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如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即日起,将推出“长城脚下是家乡”专栏,全面反映秦皇岛长城沿线乡村的新生活、新发展、新变化,展现乡村全面振兴成果。

 

视频拍摄|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通讯员刘青

视频剪辑|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穿好雪板,戴好雪镜,用雪杖向后用力一戳,俯身向山下冲去;坐进雪圈,双脚离地,拿好运动相机,记录下滑行的欢乐过程……1月13日,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石门寨镇房庄村老君顶景区内,人们尽情享受着冰雪带来的快乐。

“现在景区游客已经过千,预计今天游客总数能达4000人。”10时,老君顶景区售票员房丽翠告诉记者,“要是10年前,我们都不敢想村里能来这么多人。”

房庄村是一个60多户人家的小村,四面环山,石河穿村而过,耕地都是山坡地。

1月13日,在秦皇岛市老君顶景区,游客在体验雪圈项目。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过去这里是荒山秃岭,村里河道水流不大,山坡地产量不高。”村民徐树安说,为了养家糊口,很多村民只能选择外出打零工。

“2012年我回村任村委会主任的时候,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800元左右。生活很苦,大家都以能离开房庄村为荣。”房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房文平说,早在2000年,他就外出做苗木生意,年收入近百万元。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但他却对贫穷落后的家乡日思夜想、念念不忘。

2008年,房文平开始自费在房庄村山上山下植树造林,清理河道垃圾,改善村内环境。“作为长城脚下长大的人,我们一定要传承弘扬长城精神,努力保护好长城、建设好家乡。”房文平说。2012年,他放弃自己的事业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并开始构想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让房庄村彻底摆脱落后的面貌。

为此,房文平想出投资办厂等几种致富办法和途径。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他确定了依靠石河搞旅游开发的方案,自己出资成立老君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拿出20%股份给村集体和全体村民。“只要游客来了,不愁挣钱的门路。”房文平说,“我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春天,在多次外出考察后,老君顶景区第一个旅游项目河道漂流上马了。改造河道、购买设备、培训人员,房文平计划让景区当年开始营业。但是,一场大雨险些让600多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

1月13日,秦皇岛市民一家三口在老君顶景区体验冰车运动的快乐。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在村里生活几十年,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水。”村民房文学回忆说,发水后,村民们都自发到施工现场抢救设备,以减少损失。“没有人招呼,大家都是主动去的。那都是我们致富的希望啊!”房文学说,一场大水,虽然损失惨重,让景区当年营业的计划落空,但也凝聚起了村民们建设家乡的心。

2014年夏天,老君顶景区正式对外营业。游客来了,村民有了收入,房庄村的旅游业发展真正驶上快车道,房文平也在这一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2015年,增加冰雪旅游项目,让景区冬天也能营业;2016年,村内开始发展民宿,老君顶景区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7年,景区开始发展高山漂流,成为第二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观摩项目……开业以来,景区每年都有新变化。2023年,景区游览范围已覆盖全村,游乐设施和配套建设面积达120万平方米,逐渐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游园、冬滑雪(冰)的四季可游新局面。其中,冬季开设滑雪、雪地卡丁车、冰上龙舟等60余个游玩项目,成为秦皇岛全市冰雪旅游的一张亮眼名片。去年全年,景区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盈利超千万元。村民通过在景区打工、开民宿、卖特产、分红等方式,人均增收近3万元。

“我和丈夫都在景区上班,每个月工资加起来有1万元左右。”中午时分,景区售票窗口依然排着长队,一上午,房丽翠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房丽翠的爱人潘磊是景区的滑雪教练。2018年,房庄村出资,让潘磊等一批年轻人通过培训,考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业余时间,潘磊还自学摄影、摄像、剪辑等技能,为景区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前几年,房丽翠两口子攒钱买了小轿车。

“现在连我这种老婆子都能挣点零花钱了。”在景区入口处,85岁的村民张玉琴坐在小椅子上,向游客售卖冻梨、薯干等食品。“夏天还能卖自家种的西红柿、黄瓜,老了老了竟然还能挣钱了。”张玉琴乐呵呵地说。

“我们正准备新建一家大型温泉酒店,泉眼都已经打好了,计划今年开工。”房文平说,房庄村仍要不断创新,让村民乡村旅游的“饭碗”越端越牢。(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

 

责任编辑:王春红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