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区县要闻

秦皇岛市司法局驻村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纪实

2017-10-27 10:14:55 来源:秦皇岛报纸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瓦房村位于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是“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有1986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有931人。

2016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司法局对口帮扶瓦房村。一年多来,市司法局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精心安排部署,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秀成亲自带队,坚持每月到扶贫村调研指导帮扶工作,了解扶贫工作进展,帮助解决扶贫难题。驻村工作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帮扶,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入手,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抓好基础建设 当好家乡建设“带头人”

瓦房村虽然地处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心位置,交通便利发达,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

“没有一条硬化好的村内道路,没有一个能用的水利灌溉设施,没有一个安全的办公场所。”这是瓦房村留给驻村工作组组长杨春利的第一印象。“刚来的时候,旧村部内荒草遍地,一片狼藉,房屋连人都住不了,更别提办公了,村民就更不爱来了。”杨春利告诉记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春利四处奔走,积极联系帮扶企业和相关部门,筹措资金50多万元,帮助瓦房村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村民中心,设置了卫生室、档案室、调解室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留在村民记忆中的那个屋倒房塌、破败不堪的旧村部已经不复存在。同时,新建了3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百姓舞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板栗靠天喝水,村民靠天吃饭”,建设引水上山工程是瓦房村群众最期盼的,也是工作量最大的。杨春利带领工作组和村干部走遍全村所有山头、沟岔,勘选地址。经过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同意,最终确定建设12座扬水站。目前,8座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春天将投入使用。

驻村工作组还争取到资金95万元,开展了村内3.9公里道路硬化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2.3公里建设任务,余下的1.6公里正在施工建设中;购置了10盏太阳能发电路灯,村内的主要道路全部实现了“亮化”;发动群众对村内主要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村内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推进危房改造项目,改造危房34户,维修危房76户;争取资金180万元,建造连接村内两个片区的起河大桥,目前正在施工中。

抓好产业发展 当好脱贫致富“领路人”

发展是硬道理,贫困村之所以贫穷,除了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是没有产业做支撑。

瓦房村有板栗苗培育的传统,2016年,栗苗的价格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每棵只有几毛钱。对于全村上百亩的栗苗,工作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6年下半年,在一次会议上,青龙满族自治县有关领导提出了将板栗产业作为今后的主要产业,杨春利很快就意识到栗苗种植有了转机,他迅速将这个信息在村里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贫困群众认真管理荒废的栗苗园,并扩大种植规模。在此过程中,有的群众不理解、不信任,杨春利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

2017年元旦过后,栗苗价格持续上涨,市场供不应求。据统计,瓦房村村民仅栗苗收入就比2016年增收3至5倍。此后,驻村工作组带领村“两委”班子,坚决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提出了打造千亩板栗种植示范园工程,让板栗成为全村贫困群众的“致富树”。目前,全村板栗园种植面积已达到1500亩。

为带动全村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驻村工作组还组织成立了禾壮专业种植合作社,先后引进食用菌种植项目和中药材种植项目,采用“代种包销”和“分种统购”模式帮助贫困村民降低风险,增加收入。

一直以来,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广大贫困户来说,既能“立竿见影”,又绿色环保,是创新科技扶贫、做实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

驻村工作组使用专项扶贫资金52万元,采取全村所有贫困户入股模式,利用新建村民中心闲置的房顶和车库,建设了65千瓦级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获经济效益10万元,贫困群众每年每人可从中得到102元收入,收益期可达15年以上。据杨春利介绍,今年还将建设80千瓦级光伏电站一座。

抓好群众服务 当好贫困群众“贴心人”

一年多来,驻村工作组坚持生活在村里、工作在村里,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当“家业”。

板栗产业对产品要求很高,产量大、质量好的产品才能占得住市场。许多贫困群众由于种植水平不高,导致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对此,驻村工作组积极联系专家来村进行培训。

“在刚开始的时候,许多村民由于观念陈旧,不愿意接受培训。当时专家来了后,只有20多人去听,我当时感觉很灰心。”杨春利说,为了让大家都能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驻村工作组便一家家地做工作。“帮助大家转变观念确实不容易,但必须要这样做,才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在村内,还有不少留守妇女和儿童,为解决村内富余劳动力问题,特别是帮助在家务农妇女扩展增收渠道,驻村工作组还积极寻找产业项目,吸引企业在村办厂设点。

“2016年,我们引进了天津市富兴花厂,在村内设点开展‘仿真花’加工制作项目,该项目易学习、见效快、时间灵活,受到了村内妇女的欢迎。”杨春利说。

“我从今年4月份一直干到现在了,这个活在家就能干,而且时间灵活,不用定时定点地干,有空就做做,我做这个都赚了好几千块钱了。”村民杨学金告诉记者。

此外,驻村工作组还联合帮扶企业开展精准扶贫慈善拍卖会,筹集资金13万元用于村内建设;组织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职工捐款,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筹集资金11万元,为全村群众送去了米、面等生活用品。

如今,对于帮扶工作,杨春利有着更深的体会:“既要着眼当前,从老百姓当下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迅速凝聚民心,也要找到一条因村制宜的脱贫致富路子;既要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利民政策用活、用好,也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不搞花架子、不搞盆景,把事情真正做到实处。”(记者裴建伟)

责任编辑:王春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